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 400-123-4567

  • +86-123-4567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 admin@fc98.vip

  • 13800000000

行业动态

奇异果app官网下载:闭于转发《闭于物流统治本科专业作育计划的指点看法(试行)》和《物流工程本科专业作育计划的指点看法(试行)》的通告

发布日期:2024-03-06 20:25:45    已浏览 次    发布者:小编

  为进一步推动物流学科建设,促进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个专业的规范、健康发展,现将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关于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试行)》和《关于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试行)》转发给你们。供参考。

  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教高〔1998〕2号附件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等文件精神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04)》,对各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或修订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奇异果app官网下载:闭于转发《闭于物流统治本科专业作育计划的指点看法(试行)》和《闭于物流工程本科专业作育计划的指点看法(试行)》的通告

  培养方案要体现党的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充分发掘各高校在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上的优势,结合各高校自身特点不断进行物流管理本科教育改革,促进我国物流高等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我国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具有相同的基本要求,包括基本目标、基本要求、核心课程、基本实践教学环节等,由教育部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规定,各高校参照执行。同时,为保证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各高校应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并可以此为基础提出各自的具体培养要求,制定详细的培养方案。

  物流管理本科阶段主要是基础教育,应加强经济、管理、法律、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定量分析技术等基础理论与知识的教学,以便于学生深造或就业。物流管理本科教育应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各高校应发挥人才培养优势和特色,并可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在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下开设有特色的专业方向。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是管理学,因此与管理类专业(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共享基础平台课程,如管理学、会计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同时,物流管理专业是物流类专业,应与其他物流类专业共享专业平台课程,如与物流工程专业共享运筹学、供应链管理等专业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应改变课程内容陈旧、分割过细和简单拼凑的状况,避免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防止因人设课和因无人而不设课的情况出现。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很强,可以开设专门的实践性环节或实验课程,也可在专业理论课中设计若干实践性或实验教学单元。物流管理本科培养方案中应保证专门的实践性环节或实验课程所需课时。应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加强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途径。应与企业合作建立物流管理实习实践基地,切实加强物流管理实验室建设。

  鼓励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选修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第一课堂课程,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习兴趣,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人文和科技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鼓励开展以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和扩展学生物流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为目标的公益劳动、社团活动等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应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减少课内学时,加强课外指导。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管理学科为理论基础,经济、管理、工学学科相互渗透,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具有较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坚实的外语、数学、计算机基础,扎实的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及相关学科理论基础,熟悉物流管理相关法规,掌握系统的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理论知识,能够从事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业务运作及物流管理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发展观;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物流工程、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供应链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业务运作与物流管理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关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1.掌握系统的供应链及物流管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熟悉供应链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业务运作及组织管理;

  2.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能够适应物流管理工作中定量分析及信息化的需要;

  4.熟悉经济建设和企业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掌握国内外物流发展状况及趋势,了解国内外制造企业、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基本物流运作模式;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鼓励各高校推行学分制。完成学业总学时要求在2400-2900之间,总学分在140-200学分之间,各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具体确定。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及大类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课4类;除学科基础课为必修课外,其余每类课程均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增加选修课比重;每类课程可以采取理论讲授与实验或实践教学方式,有条件的高校应增加实验或实践教学比重。

  1.公共基础课。根据教育部及各高校的统一要求确定,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品德课、体育课、外语课、军事训练课、生产劳动课、计算机基础教育课和文化素质教育课等,具体学分由学校确定。

  2.学科及大类基础课。学科基础课是物流管理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类、经济学类、管理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等类别的课程,具体课程及学分由各高校自定;大类基础课是物流类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包括物流学、供应链管理两门,建议每门课2~3学分。

  3.专业核心课。专业核心课是物流管理专业必修的主要专业课程,包括物流系统分析、物流运作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物流工程、国际物流、物流经济学。每门不低于2学分,各高校应从中至少选择3门作为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

  4.专业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是学生系统深入学习物流基本理论和技术的课程,各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设置体现自身优势和特色的专业方向,通过选修和必修、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的组合,充分发挥各高校的特色。各高校可将专业课组合成若干模块让学生选择。

  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所列的部分课程:物流战略管理、物流系统论、物流网络规划、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采购管理、运输管理、集装箱与多式联运、运输经济地理、库存控制与仓储管理、物流自动化技术、物流成本管理、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企业物流管理等。

  物流管理专业课还包括实践教学课程、实践环节或实践性教学活动,如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物流管理综合模拟、物流管理课程设计、供应链管理系统、ERP系统模拟实验、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

  为适应物流国际化的要求,各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语教学或纯英语授课的课程比重。

  以上课程分类可能与各高校的实际分类方法及分类名称有差别,各高校可参照本指导意见规定具体的课程内容。

  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物流工程人才,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1998〕2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等文件精神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04)》,对国内各高校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或修改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培养方案要体现党的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对物流工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物流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充分发挥各高校在物流工程人才培养上的优势,结合各高校自身特点不断进行物流工程本科教育改革,促进我国物流高等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物流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基本要求、物流类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等,由教育部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规定并请各高校参照执行。同时,保证物流工程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各高校应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并可以此为基础,在物流工程本科专业下开设特色专业方向,规定各自的具体培养要求,制定详细的培养方案。

  物流工程本科教育阶段应加强自然科学类、人文和社会科学类课程的基础理论与知识的教学,加强工程技术类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物流工程本科教育应拓宽专业口径,各高校应发挥人才培养优势和特色,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培养方向,以增强学生深造或就业的适应性。

  物流工程是融合机械制造、自动控制、信息技术和经济管理等专业的交叉学科,各高校在制定或修订物流工程课程结构时,应考虑打通工程类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在机械制造基础和自动化控制等基础课程上力争做到同等学时、同等难度;并与管理类专业(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以及其他物流类专业共享专业平台课程。

  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性很强,可以开设专门的实践性环节或实验课程,也可在专业理论课中设计若干实践性或实验教学单元。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加强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途径。应与企业合作建立物流工程实习、实践基地,加强物流工程实验室建设。

  鼓励物流工程专业本科生选修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第一课堂课程,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习兴趣,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人文和科技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鼓励开展以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和扩展学生物流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为目标的公益劳动、社团活动等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应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减少课内学时,加强课外指导。

  物流工程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工学学科作为理论基础,管理学科和工学学科相互渗透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良好的计算机和外语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物流工程项目策划、预测、设计和实施、物流装备设计与运用以及物流系统运作与管理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从事物流系统设计、决策、管理、运营以及物流工程领域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发展观;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物流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物流工程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关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1.具有扎实的数学、管理、外语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能够适应物流工程工作中的信息化和国际化需要;

  2.掌握物流系统工程、系统规划、技术与装备、信息系统和物流自动化等物流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

  3.熟悉物流系统各环节的业务运作,了解物流工程相关企业的基本运作模式,掌握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实施和运营的专业技术和组织管理;

  4.熟悉经济建设和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国内外物流发展状况及趋势;

  鼓励各高校推行学分制,完成学业总学时要求在2400-2900之间,总学分在140-200学分之间,各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具体确定。

  物流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及大类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课程4类;除学科及大类基础课为必修课外,其余每类课程均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各高校应根据需要自行安排选修课比重;每类课程可以采取理论讲授与实验或实践教学方式,有条件的高校应增加实验或实践教学比重。

  1.公共基础课。根据教育部及各高校的统一要求确定,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外语课程、体育课程、军事训练课程、生产劳动课程、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等,具体学分由学校确定。

  2.学科及大类基础课。学科基础课是物流工程专业必修基础课程,包括工程类、数学类、经济类、管理类等的课程,运筹学为各高校必需开设的学科基础课程,建议课程学分在3学分左右,其他的学科基础课具体课程及学分由各高校自定;大类基础课是物流工程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包括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两门,建议每门课在2学分以上。

  3.专业核心课。专业核心课是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必修的主要专业课程,包括物流规划与设计、物流系统仿真、现代物流装备、物流信息技术、物流自动化技术和物流机械制造技术。每门最低2学分,各高校应从中至少选择3门作为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

  4.专业课。物流工程专业课程是学生系统深入学习物流基本理论和技术的课程,各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设置体现自身优势和特色的专业方向,通过选修和必修、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的组合,充分展示各高校的特色。各高校可将专业课组合成若干模块让学生选择。

  物流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所列的部分课程:交通系统规划与控制、自动化仓库设计与运营、物料装卸与搬运工程、包装工程与技术、条码技术与应用、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采购管理、仓储技术、物流服务运作管理、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等。

  物流工程专业课还包括实践教学课程、实践环节或实践性教学活动,如金属工艺实习、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物流系统综合模拟与优化、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

  为适应物流国际化的要求,各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语教学或纯英语授课的课程比重。

  以上课程分类可能与各高校的实际分类方法及分类名称有差别,各高校可参照本指导意见规定具体的课程内容。


Copyright © 2018-2024 奇异果app(中国)官网下载-IOS版/安卓版/手机版APP 版权所有  xml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